重庆高温下森林防火监控的关键作用
重庆近期酷热难耐,山林植被愈发干燥易燃,森林火灾风险直线上升。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,森林防火重庆监控的重要性愈发凸显,它宛如一道坚实防线,全方位守护着重庆广袤的森林资源。
一、火情监测“早发现”,抢占灭火先机
高温天气里,哪怕一个小小的火星,都可能引发一场森林大火。而森林防火监控系统就像森林的“瞭望哨”,能敏锐捕捉到任何异常情况。重庆构建起“天空地”一体化火情监测体系,在重点林区和重点时段开展无人机巡护。无人机凭借灵活机动的特性,可穿梭于复杂山林间,其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和热成像仪,能穿透烟雾与枝叶,精准定位火源,将现场画面实时回传。同时,全市已建成的3460个林火视频监控点位也在持续发挥作用,这些分布广泛的监控设备24小时紧盯林区动态,一旦监测到烟雾、火光,便迅速发出警报,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给相关部门与护林员。
奉节县林业局依托智慧森林防火云平台,凭借智能摄像头、传感器等前端监测设备,实现了辖区95%以上林地的全方位监控,确保5分钟内就可处理一起火灾隐患。如此快速的响应机制,让工作人员能在火势尚弱时便赶赴现场处置,极大提升了灭火成功率,有效降低火灾损失,真正做到“打早、打小、打了”。
二、火源管控“无死角”,杜绝火灾隐患
人为火源是森林火灾的重要诱因,高温天气下,进山游玩、农事活动增多,火源管控难度加大。森林防火监控在此时承担起“监督员”职责,对林区各出入口、人员活动频繁区域严密监控。在景区、林场入口处,智能监控杆上的高清摄像头与语音播报器协同工作,一方面提醒游客注意森林防火,另一方面记录人员进出信息。一旦发现有人携带火种进山,系统立即预警,护林员可及时上前劝阻制止。
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暑期日均游客接待量超10万人次,景区通过入林扫码,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车辆、游客运行轨迹溯源记录,从源头防控火源。同时,在坟区、卡点等人流密集区域安装的双红外火焰和地表火探测器,不仅能识别烟雾、火点,还能捕捉人为活动,对随地扔烟头、违规野外用火行为精准监测,全方位织密火源管控网,让火灾隐患无处遁形。
三、火险预警“更精准”,科学指导防控
高温、干旱、大风等极端天气叠加,使森林火险等级飙升。森林防火监控系统借助先进技术,对各类火险因子综合分析,提供精准预警。重庆已在主城“四山”以及璧山、永川等地建立起24个火险因子监测站,站内的前端感知传感器设备,对林区土壤墒情、可燃物含水率、空气湿度、地表温度等关键因素进行全方位分层监测,将采集到的800余万条数据实时回传至云数据服务中心。通过后端模型推演算法,综合评估计算得出特定林班发生森林火灾的危险程度,火险等级甚至能精确到某一特定区域。
比如北碚区的重庆市森林草原防火实验基地,能依据监测数据准确判断火险等级,如“温度38℃、空气湿度48%、土壤含水率23%、凋落物含水率低于10%,火险等级属高度危险”。这些精准预警信息,为相关部门提前制定防火预案、合理调配人力物力提供科学依据,实现森林防火从“被动应对”向“主动防控”转变。
四、助力应急指挥,提升扑救效率
一旦森林火灾不幸发生,森林防火监控系统立即化身为应急指挥的“最强辅助”。通过实时视频画面,指挥中心可直观掌握火势蔓延方向、强度,以及周边地形、道路状况等关键信息,从而科学制定扑救方案,精准调配消防力量与物资。在指挥扑救过程中,利用监控系统还能实时跟踪救援人员位置与行动,保障救援行动安全有序开展。
在一场模拟真实火情的森林防灭火联防联控应急演练中,毗邻的永川区三教镇、铜梁区西河镇、大足区玉龙镇借助141基层智治平台,通过监控系统快速锁定火情位置,迅速调配救援力量,极大提高了突发险情的决策准确性和快速处置效率。这充分展现出监控系统在应急指挥中的关键作用,为保护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支撑。
重庆高温天气下,森林防火监控凭借火情监测、火源管控、精准预警、辅助应急指挥等多方面作用,成为森林防火工作的核心力量。只有持续完善、充分运用这一系统,不断强化科技赋能,才能在高温考验下,为重庆的绿水青山筑牢安全屏障,守护好这片宝贵的生态家园。